锂电池实验室是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与创新的科研场所,致力于深入研究锂电池的工作原理、性能特点,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技术方法,对锂电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、测试与优化。实验室配备有电池循环测试仪、内阻测试仪、电化学阻抗谱仪、热特性分析设备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精度设备,能够精确测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、循环寿命、内阻、热稳定性及材料微观结构等关键参数。同时,实验室还积极开展锂电池新材料、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探索,以解决锂电池在安全性、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等方面的技术难题,推动锂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,为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系统、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有力支持。
锂电池实验室建设流程
市场调研与规划→选址与场地准备→实验室布局与设施设计→设备采购与布局→安全标准与配备→环境控制与通风系统安装→团队建设与培训→运营管理与监控系统建立。
锂电池电池实验室设计要点
一)平面布置
1、锂离子电池实验室应合理设计人流、物流、污流及消防疏散路线,并根据业主需求设计参观通道。
二)装饰装修
1、实验室隔断吊顶材料的选择应满足生产或研发对环境的气密、保温、隔热、防火、防潮、防尘、防腐、耐久、易清洗等要求,注液、化成、老化区域应采用不燃材料。
三)工艺管道
1、锂离子电池生产研发用的氦气及氩气等窒息性瓶装气体,应存放在厂房内的专用房间。
2、氮气纯度小于或等于99.999%时,宜采用内壁光亮退火处理BA级不锈钢管。
3、锂离子电池生产使用的氦气及氩气应采用瓶装压缩气体供气,其纯度应大于或等于99.99%,管道宜采用不锈钢316BA级及以上管材。
三)NMP回收及电解液供应系统
1、电解液属于甲、乙类危险性物质,在电解液输送管道考虑防泄漏设计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。为防止管路中的连接部位发生泄漏,应采取防泄漏措施,同时电解液供液主管路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,当发生泄漏时,紧急切断电解液的输送,避免电解液大量泄漏,危害环境及杜绝安全隐患。
2、NMP供应及废液排污管管道应采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或钛合金管。电解液暂存间至注液机管道应有防泄漏措施,电解液供液主管路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。
四)通风、空调与净化
1、干燥房与一般空调房间应分开设计空调;
2、露点温度差别大的干燥房应分开设计空调;
3、有洁净度要求的干燥房与无洁净度要求的干燥房应分开设计空调;
4、正极生产车间和负极生产车间应分开设计空调;
5、产尘量大的研发车间应设计独立的空调,并设计粉尘处理装置。
6、不同露点的干燥房之间的静压差不宜小于5Pa;
7、干燥房与一般空调房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5Pa;
8、干燥房与室外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。
9、没有温度、湿度要求的原料及辅料仓库等应设置机械全面通风系统。
10、电解液暂存间和注液间应设计事故通风系统,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/h。
11、氮甲基吡咯烷酮(NMP)的排风系统应按防爆系统设计。
12、当干燥房要求的露点温度低于-50℃时,应采用两级除湿处理系统。
13、终级除湿段内处理区域、再生区域的漏风率不应大于0.5%。
干燥房内的露点温度与换气次数对照表
(五)供电与照明
1、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艺设备应按照工艺需求设置应急电源。
2、主要工艺生产用房间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300lx~500lx,辅助生产用房间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100lx~300lx。
(六)防雷接地
1、功能性接地、保护性接地、电磁兼容性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,接地电阻值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,且不应大于1Ω
2、分开设计接地系统时,各种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应与防雷,不宜大于1Ω。
(七)自控系统
1、当电解液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为甲、乙类时,在注液间内电解液释放源处的地面应设有液体泄漏报警装置,并应与事故排风、电解液输送阀门和输送泵联动。
2、惰性气体间应设有氧气浓度探测报警装置。